超人氣資深幼教園長實戰經驗再進化
走入同村共養,最真實的親子關係實況紀事
看翩翩老師如何從容的接招、拆招
讓大人不累、小孩不鬧!
寫給不知如何拿捏管教尺度,以及為親子關係感到受挫的爸媽────────
你可以溫柔,但孩子需要你堅定的管教!
──────以上為簡單博客來簡介──────
教養,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家長的性格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不過遇到的問題大同小異,那有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呢?
我覺得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參考看看的,例如今天分享的這本書-《為管教立界線》,作者何翩翩是一名資深園長,擔任過蒙氏教師,也在蒙氏幼兒園擔任園長十三年,目前是牧村共學教室的老師。
翩翩老師在書中寫出了很多她見過的親子狀況,並於書中提出合適的教養策略,文字中充滿了溫暖與包容,但也看到了老師對教養的堅持,從文字中真的能看到所謂的溫柔且堅定。
以下是我在文中看到很感興趣的重點:
˙愛孩子前先愛自己
很多父母在生了孩子之後會一直將孩子的事擺在自己面前,甚至會為孩子代勞太多,但放手讓孩子做他又說他不會,爸媽心軟又會協助他,結果爸媽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孩子又沒辦法學到學習生活自理。很多事情若適時地放手,不只讓自己輕鬆,也能讓孩子更加獨立。
˙育兒的過程中,有時得排列出優先順序,給自己和孩子一些彈性是必要的
說到教養,其實我最一開始會想到原則和規矩的建立,但孩子並不是機器人,總是會有鬧情緒的時候,這時候如果跟他僵持不下會造成很多困擾和花費時間。
作者舉出的例子是一位哭鬧的孩子不想回家,即使關燈了他還是不想回去,老師便請媽媽整理好自己的東西,一邊和孩子說媽媽要準備離開了哦。當孩子開始注意媽媽的動作時老師便帶著孩子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媽媽,甚至動手幫他穿鞋。
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內心有了疑問:「如果他之後一直耍賴不穿怎麼辦?」
園長的回應是:「不要忘記,教養是有彈性的,該有的原則與方向不能偏移,但更不要忘記要抓大放小。」(《為管教立界線》p.158)。隨著時間沉澱,我好像漸漸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原則是可以建立的,但怎麼做要看當下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範例中的老師期待男孩跟媽媽一起回家,於是選擇先幫忙他盡快跟上媽媽的腳步;反之,如果老師此時要求他要自己穿鞋,心急的孩子也許會因為著急而穿不好鞋子,反而花費更多時間。
但這代表之後孩子遇到問題都會選擇耍賴嗎?恐怕就要看他和爸媽之間所建立的界線而定了。
˙「溝通」是不會幫助孩子行為改變的,只有良好的管教才能做到。
現在很多家長會使用好好說與商量、溝通等方法和孩子互動,但孩子卻越來越難教,有的孩子甚至要好說歹說十幾分鐘才願意道歉,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於本節中探討了管教孩子的意義,也說了有些狀況並不適合好好說,有的狀況孩子錯了就是錯了,若這時家長仍是溫和甚至用請求的語氣,反而會助長孩子的無理。因此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教養原則就是「界線清楚」。
雖然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辦法證實哪種的方法比較有用,但如果在養育的過程中堅持使用溫柔的方式對待孩子,且孩子在這樣的方式下是有紀律又自在的,應該就是適合孩子的方式。
書名:為管教立界線
作者:何翩翩
出版社: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