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見月抽絲剝繭,那差事指日可待

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勤練習必有所成

當你翻開《剝洋蔥教養法》,便打開了一種可能性——不打罵小孩的可能性。本書分享的是,不打罵小孩是有可能的,要加以落實也是有方法的。在育兒的日常中,之所以會打罵,往往是因為前面有事發生,那事才是焦點,若能培養「剝洋蔥」的習慣,將有助釐清和處理問題的癥結點。想真正落實不打罵育兒,並不是靠捏大腿、翻白眼或說氣話,而是憑藉「納猜試」(那差事):接納、猜想及嘗試。

──────以上為簡單博客來簡介──────

 

  說到教養,第一直覺就是教導孩子做正確的事、糾正他們錯誤的行為,但為什麼明明是對孩子好,孩子卻總是不聽話,實在讓教養者傷透了腦筋。

  這本書很明確地回應讀者:「不打罵的教養是有效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我內心充滿了否定的話,細讀之後發現作者想談的與其說是教養方式,不如說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不只是孩子需要調整,也有可能是大人未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如:焦慮的情緒、生氣結果、擔心孩子受傷等情緒影響)而使用了較不恰當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所導致。

  雖然我沒有孩子,但職場上需要經常與孩子互動,在面臨孩子的行為問題時總是手足無措,因為不知道怎麼辦,所以經常看這些書,不過看書時我都會有點焦慮,好像是自己的錯導致孩子出現這些行為,但這本書同時同理了大人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且認為只要將自己的感覺好好說出去,對方必能感受到,進而去用令人舒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看完之後感覺很舒服,也期許自己能成為給人溫暖的人。

 

 

書名:剝洋蔥教養法:落實不打罵育兒的三個心法

作者:楊鎮宇

出版社:游擊文化

arrow
arrow

    book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