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週五晚上去看了是枝裕和的電影《怪物》,我很少看是枝裕和的作品,第一次看是看2022年的《嬰兒轉運站》,看完後被劇情和導演的呈現方式所感動,因此這次的作品我看完預告之後就決定衝了。

 

但這次看完之後我卻沒有像上次的感動,只覺得無比沉悶甚至有憤怒的情緒。但要我說這部電影的大綱,我會說:這個故事是描述一個校園霸凌背後隱藏著大家都不勇敢的故事。

 

這篇有超級暴雷,如果還沒看電影的話請不要往下。

 

 

 

 

 

 

 

 

 

 

 

 

 

電影用了三個視角去詮釋這段日子所發生的事。首先由媽媽視角呈現,兒子出現了一連串反常的行為,莫名亂剪自己頭髮、鞋子少了一隻腳、在晚上莫名失蹤,後來被發現在某個坑道中大喊「誰是怪物呢?」,在回家的車上又突然跳車,看過醫生之後問媽媽自己是不是豬腦……種種的異狀讓媽媽直覺孩子發生了什麼事,詢問孩子是誰這樣說的得到的答案是保利老師。

媽媽認為一切都是保利老師在學校對孩子執行不當管教。

憤怒的媽媽來到學校,但換來學校沒有誠意的道歉,既沒有釐清事發經過也沒有想解釋什麼,更將自己視為恐龍家長的舉動讓媽媽憤怒不已,而老師在道歉時像是在念稿,還在媽媽和校長談話途中吃糖果?種種跡象都覺得這位老師不是一個適任的老師,雖然後來老師道歉了、被學校開除了,原本以為事情終於要回歸平靜,但在某個颱風天,孩子卻突然失蹤……

 

第二段換成老師的視角,卻發現跟第一段的老師表現截然不同,保利老師是個熱情的教師,和學生都有不錯的情誼,也願意去傾聽學生的聲音。他發現星川似乎被霸凌,而霸凌現場總是會看到麥野湊,讓他直覺認為麥野加入了霸凌的行為,再加上有女同學說麥野可能有虐貓的嫌疑,因此他在某次談話中對麥野的母親說:「你知道你孩子會霸凌別人嗎?」

最後還是沒辦法還自己清白,學校不希望把事情鬧得更大,更不希望老師辯解,只求老師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就好,最後越演越烈,連記者都來拍照、女友離開自己,自己變成了不適任教師,但他還是想和麥野問清楚,又被誤認為自己把麥野推下樓,絕望的他差點走上自殺的路。

然而在颱風即將到來的晚上,他看到了星川的文章,突然發現了上面隱藏的訊息,他跑去麥野家要向麥野道歉,卻得知麥野一早就失去蹤影……

 

最後換到孩子麥野湊的視角,才知道在學校被霸凌的是星川,因為他的陰柔特質讓班上男生看不慣,甚至連星川的爸爸都不能接受自己兒子是這樣。班上男同學要求自己加入整人遊戲的行列,不然就是和星川同一國,他很不想跟著欺負星川,但又不想讓自己也被霸凌,在幾次的掙扎後,他選擇成為星川的朋友,然而也在此發現他有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地方……

 

我不會說我完全理解電影中角色的意圖,但我覺得,每個人其實都避開了某些他們應該要去面對的難題,媽媽封閉式的問句及一直以來對孩子的期望讓孩子不敢說出事情的真相;湊不敢面對自己喜歡星川的可能,因此出現了一連串的怪異舉動,但當媽媽問起時,為了保護星川而說是老師弄的;老師起初相信學校會保護他,接受了學校的指導棋,然而事情越變越糟,當他想說自己清楚時,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覺得這整部電影的角色其實都不是怪物,只是不勇敢而已。

 

但直到寫文的此刻,我真正察覺到整部電影中我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孩子們只因為星川和自己不同就聯合起來排擠他卻不會被檢討,但把這個鍋算在孩子身上好像也不對,所以真正的怪物應該還是那些大人吧,有他們的存在造就了這些孩子的價值觀。就算是現在的社會,還是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如果事情被學校知道時,他們會被檢討嗎?十之八九不會,孩子的家長們只會覺得孩子只是在打鬧,而且他那麼怪,不能怪孩子這樣對他吧?什麼時候這樣的風氣才會逐漸消退?把別人關進廁所裡就是不對、把垃圾丟到同學桌上就是一種霸凌,不管有什麼理由,都不應該這樣做吧。

 

還有湊跟大人說保利老師施暴只為了保護星川,(在第三段湊自己和校長坦承,應該就能判斷老師確實沒有不當管教,只是也沒有發現他們的困境),湊的不勇敢賠上了一位老師的生涯,而老師並沒有真的做了那些事,湊如果沒有失蹤,也許未來還有機會彌補,但老師已經錯過了補救的機會,說一句難聽的:當你老師真衰。

 

第一次看完電影之後感覺如此憤怒,但又覺得有種無力感,因為這仍然是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如果說導演和編劇是刻意將電影塑造成這樣的劇情讓觀眾省思的話,那麼這部電影是真的很成功,也期待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能去慢慢改善這個社會的氛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cafe 的頭像
    bookcafe

    下班愛看書

    book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