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男友發起每月選書遊戲,彼此要挑一本書讓對方閱讀,找一天討論自己的心得,本月男友挑了琦君的作品集。
輯一「水是故鄉甜」隨記憶步入故鄉人事。在琦君筆下,既有暱稱「號兵」、講理生動的訓育主任,也有頭上帶疤、剃頭手藝一流的〈寶松師傅〉,鮮活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替父親、母親、二媽代寫家書的〈「代書」歲月〉,牽起彼此間無法直接宣之於筆的微細情感;絲絨盒中〈母親的金手錶〉,既是父親對母親的難能情意,也成為日後琦君對母愛最深的追憶與懷念。
輯二「母親的手藝」娓娓道來繡花、蒸紅豆糕、縫富貴被等母親的拿手絕活,從中流露絲絲溫情。灑落空中、可愛噴香的花雨是製作〈桂花滷.桂花茶〉前的甜味風景,如嫩栗而更清香的〈玉蘭酥〉則是遠近難忘、潘宅獨一號的特製「土月餅」。一雙巧手串起與農村鄰舍的人情往來、妯娌間的笑語歡聲與對女兒的無限疼愛,也不時流露出獨具的智慧。
輯三「異國的仙桃」時空移至琦君後來長期生活的美國,將日常生活中的小小情味寫得靈動活潑,也書寫文化交會時或令人莞爾、或引起惆悵的瞬間。與投契文友或工作繁忙的丈夫幽默相約〈報上見〉,向工作勤奮的清潔工〈快樂的羅拔多〉學習如何面對世界,漫步旅美寓所坐落的社區,享受和善可親的〈小鎮溫情〉。
──────以上為博客來簡介──────
我對琦君的作品不是很熟,唯一有印象的是國文課本收錄的作品-《髻》,描述母親和二姨娘之間的相處,也深刻描寫了傳統與現代女性的不同形象。雖然我只記得這篇,但琦君的作品給我的印象是溫柔的,直到讀到本書又再一次確定了我對琦君的印象,雖然這本書不是每一篇我都很有感覺,但看完之後我覺得內心充滿了溫暖和正能量。大概就是像訪談所說的「心中有佛,連恨都變成愛」的影響力吧,我很佩服琦君可以把整本散文作品寫滿滿的溫柔、愛與關懷,幾乎沒有抱怨,有也只是輕輕帶過。
其中最喜歡的就是《母親的金手錶》這篇文章,文章中從需要上發條的金手錶開始,敘述了兒時母親對父親的思念與珍惜,也看到了母親為孩子著想的那一份心意,看到這裡就忍不住想起媽媽,眼淚就掉下來了!
讀了這本書之後覺得如果覺得生活很困頓,內心需要被療癒的話非常推薦琦君的作品,讀完之後整個心都暖起來了,然後覺得其實生活也不過如此嘛,現在的困頓幾年後也許就可以一笑置之。
不過看完之後我反而感嘆的是紀錄方式的改變,琦君所描述的時空也不過幾十年前,那時候的人們都還是書信紙筆為大宗,想不到短短的幾十年後,人類科技已經大幅躍進,成為了做什麼都很便利的時代,但我自己還是習慣用紙筆紀錄生活,一來是習慣、二來還是覺得手寫更有溫度。
書名:母親的金手錶
作者:琦君
出版社: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