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作家笛福在1719年4月25日出版這部小說,講述因一場船難而倖存漂浪到荒島的魯賓遜,如何靠著自己樂觀積極與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極度物質匱乏的條件中重建屬於自己的文明。

 

在孤島二十八年歲月中,他手腳並用,重新布局出自己的食衣住行,搬運船上用品、建造住所、馴養山羊、種麥植稻、烘焙麵包、打製桌椅,經歷地震淹水災……而困境每每在他化解危機時又一次降臨,魯賓遜面對恐懼與無止境的孤寂,總是以對生命的信念與他所具備的科學知識,藉由書寫與自我推理,找到一條條出路。

 

──────以上為博客來簡介──────

 

最近很喜歡看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故事,然後就想到來找找被我刻意擱置許久的經典-《魯賓遜漂流記》,應該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部作品了吧,但我在小時候相當排斥這部作品,大概是因為我自己沒什麼理想,只想舒適度日,就算有夢,這個夢也不值得我犧牲一切去追求,所以對這部作品一直都是保持著遠觀而不去閱讀的態度。

 

不過隨著年紀成長,想法也稍微有了改變,先前看了《月亮與六便士》感覺自己對於追逐理想的主角不那麼排斥了,所以就來閱讀了這本一直被我擱置的《魯賓遜漂流記》。

 

故事就如我先前聽過的大綱一樣,看完之後還是覺得主角的想法和我本身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差異,但從故事中看到了魯賓遜一個很值得讚賞的點-「他為自己的決定負全責」,雖然過程煎熬又坎坷,甚至有點暴力,但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在孤島中活下來了。這個觀念和阿德勒的課題分離的概念是相似的,阿德勒認為教養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立的人,這點在魯賓遜身上完美的呈現了。但對大人(尤其是家長)而言,要做到課題分離相當不容易。家長們或多或少都在孩子身上投注了一些期許,期許他/她要成為醫生、賺多少錢等等等等,但若這些期許和孩子本身的夢想相牴觸呢?到底要讓孩子放手一搏還是強迫他走上自己規劃好的路?這些都需要審慎思考……唉,養孩子真的非常、非常的難。

 

故事的最後我以為會是魯賓遜在荒島上度過了一生,但神奇的是,他經歷了28年的孤島生活,回到文明社會後居然還能適應?!且最終還娶妻、生子?!這和我所預測的完全不同啊……我不禁懷疑他那28年的生命經驗到底是夢到的還是真實的了><

 

書名:魯賓遜漂流記

作者:丹尼爾.笛福

出版社:自由之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okcafe 的頭像
    bookcafe

    下班愛看書

    book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