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一個老師,什麼才是自己最重視的?是孩子的成績抑或是孩子對學習的熱忱

這是閱讀完《別人的孩子》這本書後自己省思時最大的思考點。在這個還是很看重學歷的時代,這個問題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問題,我想同樣也是所有擁有孩子們的人所在意的問題。

故事大綱:

    《別人的孩子》這本書是由一名老師-桃莉海頓所寫,書中描述了她與她的學生們所經歷的事。老師是一名資源老師,工作是輔導在課業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某天,這個班被通知要進來一名幼兒園的孩子-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從這天起,桃莉老師的班級就開始有了變化。她必須教導這名學生簡單的生活自理、學習說話,每天和他相處半天的時間。不久後,下午這個時段相繼來了一位不識字的女孩、一名情緒不穩的男孩以及一名大腹便便的十二歲女孩。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師生感情越來越好,但有些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位老師必須為了捍衛學生的權利而站出來……

 

    書中較多著墨的部分是關於那位不識字的女孩,因為自幼有某些情況,導致自己的閱讀能力很差,甚至可以說是幾乎不會。而這也讓這位女孩在學習之路上吃了很多的苦頭。而書中的兩位老師(女孩的班級導師以及桃莉老師)也分別扮演了兩個不同立場的角色。女孩的班級導師是一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去面對每一種情況的孩子,而這個女孩就是在老師眼中「不專心」的學生,她認為女孩之所以學不會,就是因為不夠努力,因此也使用了一些較激烈的手法想讓女孩發憤圖強,卻導致女孩排斥學習;然而桃莉老師則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她注意到女孩的優點,同時也留意到女孩無法閱讀並非如老師所說的「不專心」,她想幫助女孩卻又不想以強迫的方式逼迫她學習。也就是如此不同的想法,令兩位老師幾乎槓上了,雖然書中最後女孩仍舊必須重讀一次一年級(因為她的閱讀能力無法提升),但在桃莉老師的協助下她沒有排斥學習。

心得:

    雖然個人認為故事中的過程過於強烈,強烈到好像一場戲,但是生活不也是如此嗎?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存在於老師與家長們的心中,很擔心孩子會沒辦法考上好學校、有好成就,但是在這些擔心之餘,好像也不知不覺遺忘了孩子也有想法。書中的兩位老師都很熱切的關心著孩子,卻使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其實我自己並沒有認為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確的,因為誰也沒辦法保證哪一種方法對孩子最好。但是在採取行動前若和孩子討論,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較不排斥學習呢?

書名:別人的孩子

作者:桃莉海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k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